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通常打着康养服务、区块链、虚拟货币、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云养殖、绿色经济、新能源、跨境电商、影视投资等旗号的噱头,利用人性贪利心理实施犯罪。公众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利保本是陷阱”,通过合法渠道投资,守护自身财产安全。非法集资活动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侵害公众财产安全,可能导致参与者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金融消费者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维护良好金融秩序,云南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提高警惕,理性投资
对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要保持警惕,避免被高利诱惑所迷惑。投资时可以对比当前银行定期存款、国债等低风险产品利率,信托、基金等中高风险产品平均收益率,若承诺收益过高且宣称“无风险”,则需高度警惕。对“限时抢购”“名额紧缺”等宣传话术保持冷静,非法集资常利用从众心理制造虚假紧迫感。
二、核实资质,谨慎参与
在投资前,应核实相关机构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避免参与未经批准的集资活动。充分利用金融监管总局官方网站(网址:https://xkz.nfra.gov.cn,可查询核验金融许可证、保险许可证、保险中介许可证等信息)、证监会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csrc.gov.cn,可查询“证券公司名录”、“期货公司名录”等)等官方渠道核实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吸收公众资金的合法资质,识别正规持牌机构。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机构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经营异常。即使已有亲友参与投资,仍需自行核查机构资质和项目真实性,避免因“熟人背书”放松警惕。
三、保护个人信息
不向陌生平台提供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不轻易委托他人代办相关手续。不轻信“代客理财”,拒绝任何人以“内部渠道”“一键跟投”等名义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网银U盾、手机银行或签署空白授权书。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四、增强法律意识
了解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和法律后果,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避免因参与非法活动遭受财产损失,主动拒绝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发现异常应立即止损,及时向公安机关等报案或者反映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