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不法中介“代理退保”的风险提示
作者: 上传时间:2025-03-09 14:51:20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利用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误解,通过教唆消费者恶意投诉、伪造证据(如录音、聊天记录等)等方式施压保险公司同意全额退保,并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侵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一、不法中介“代理退保”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伪装“保险专家”或“维权人士”,发布误导性信息。不法中介在自媒体上伪装成“保险专家”“维权人士”或“退保顾问”,发布“全额退保”“代理维权”等吸引眼球的内容,还通过发布“保险是骗局”等负面信息,煽动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不满情绪,进而诱导消费者退保。
( 二)通过网络群聊等进行不实宣传。不法中介通过建立网络群,发布“全额退保”“代理退保”“保险维权”等内容,吸引消费者加入群聊。在群聊中,不法中介伪造“退保成功案例”或“保险公司被迫退费”的虚假记录,营造“退保有利可图”的假象,进一步诱导消费者退保。
( 三)利用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误解,诱导消费者退保。不法中介通过隐瞒退保的后果,或利用部分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收益的担忧,以“帮助维权”“规避风险”为名实施代理退保,部分不法中介甚至伪造监管部门的文件,声称“根据最新政策,所有保险都可以全额退保”,以此诱导消费者退保。
二、 消费者轻信不法中介“代理退保”,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一)经济损失。退保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损失,“代理退保”不法中介通常也会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
( 二)保障中断。退保后,消费者将失去原有的保险保障,可能在需要保险理赔时无法获得相应的赔付。
(三)信息泄露。“代理退保”不法中介通常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其他非法用途,如办理贷款、信用卡等,导致消费者面临更大的风险。
(四)法律风险。部分不法中介通过伪造证据等方式施压保险公司,消费者若参与其中,可能因伪造证据等行为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
三、为有效防范不法中介“代理退保”风险,云南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定期审视保险合同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盲目跟风。定期审视保险合同,了解产品的保障范围、保费缴纳、退保规定等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被误导。
(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金融账户、保险合同。若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三)关注官方渠道的提示信息,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应关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官方渠道发布的风险提示,及时了解最新的金融风险动态。若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可通过正规渠道与保险公司沟通协商。若发生金融纠纷,还可以通过调解、诉讼等方式理性维护自身权益,切勿轻信不法中介。
转载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