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法人文化推动中小金融机构行稳致远
作者: 上传时间:2024-06-19 11:21:37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
(该文于2024年6月13日发表于《中国金融》2024年第11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五要五不”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划出了金融工作是与非、对与错、优与劣的判断标准。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统筹部署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以下简称云南监管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作部署,立足云南中小金融机构实际,以文化建设为重要着力点,打造富有自身特色和现代金融管理理念的“1+7”文化系统,从根本上推动中小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中小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心是培育良好法人文化
良好法人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各国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不仅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更包括信念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文化“软实力”。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体现,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举措,更是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小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把金融的底层逻辑、经营理念、风险意识以及规制要求升华为良好法人文化,使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中小金融机构生根发芽。
良好法人文化建设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特别就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出专门强调和部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诚实守信,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只有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才能夯实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信用根基,严防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线。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稳健审慎、依法合规,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公司治理能力薄弱、资产配置集中度高、抵御风险能力不足,更需要通过培育良好文化,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握好稳和进,寻求正确的发展道路,将理想信念转化为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机制和自觉行为,以稳健审慎的经营为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良好法人文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与全国性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人才、技术、品牌方面存在劣势,市场竞争力弱,负债管理难度较大,盈利能力不强。随着全国性机构逐步推进客户、区域下沉,加上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夺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为了应对困境,肆意扩张、激进展业、盲目追求高收益,形成较大风险。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以义取利、守正创新,这就要求中小金融机构以构建良好法人文化为目标,转变冲规模、拼速度、抢份额的经营导向,建立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科学的、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走出高质量发展道路。
云南中小金融机构良好法人文化建设探索
针对云南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文化根基缺失、发展内驱力低下、自我约束纠错能力不足等问题,云南监管局通过四方面措施对良好法人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第一,“三个强化”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深化“以文铸魂”。推进现代金融治理文化的形成,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是关键,必须强化党的领导、股东股权管理和重点问题整改。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辖内208家中小金融机构全部完成党建入章程工作,健全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针对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存在明显缺陷的7家机构,向其上级党组织发函,持续督促对账销号。二是强化股东管理。加强股东股权穿透和“贴身”监管,构建31个指标对公司治理制衡机制进行画像。做好关联交易监测,聚焦重点机构和高风险问题,严厉清查处理资本不实、股东不实、违规关联交易等风险问题。三是强化问题整改。近三年来共对181家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公司治理评估,现场评估74家,针对发现问题“一对一”进行反馈,强化跟踪问效。连续四年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问题整改率达87.71%。
第二,“三个加强”推动转型发展,深化“以文固元”。中小金融机构要行稳致远,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云南监管局通过监管数字化转型,加强风险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开展盈利模式改造,转型发展的文化根基不断夯实。一是加强风险早期预警。研究开发“云镜”监管分析预警系统,创建可视化分析界面125个,对24个核心监管指标分级分类设置预警值。建立城商行特色预警机制,设置32项预警指标;设立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风险暴露集中度差异化特色预警指标,按月监测。二是加强早期干预。加强预警指标监测,及时核查异动原因,积极采取监管措施,形成“预警—核查—干预—纠正”的监管措施闭环。通过早期干预,城商行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方面共六个指标实现明显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2023年末四项大额风险暴露集中度超预警值机构较年初减少81家。三是加强盈利模式改造。以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为抓手,督促转变依靠规模增长拉动的发展模式,中小银行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主要风险逐步收敛,坚守定位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非银类机构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超额完成金融同业通道、构筑物租赁等偏离主业业务压降目标,特色本源业务持续增长。
第三,“三个覆盖”推动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文化初步形成,深化“以文正风”。良好的合规文化和风险管理水平是金融机构风险观的重要体现,是良好法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要抓好合规文化教育、制度建设和清廉文化建设。一是推动合规教育全覆盖。多家中小金融机构连续三年开展合规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一手抓辩论大赛、文化论坛和知识竞赛等全员活动,一手抓制度修订、警示教育和员工行为排查,力促全员合规。二是推动风险管理全覆盖。法人银行机构将表外业务风险、外包风险、ESG风险管理及时纳入全行全面风险管理范畴;法人保险公司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偿二代”二期规则,用好先进风险管理工具。三是推动清廉文化建设全覆盖。通过“监管引领、协会搭台、机构推进、社会共建”,探索推动将非公务交往报告制度向法人银行保险机构延伸。建成云南省银行业保险业首个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基地,开展清廉文化演讲比赛56场次,编印《云南省银行业违法违纪典型案例集》。
第四,“三个立足”推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深化“以文弘业”。中小金融机构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云南本土,充分利用云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中找准发力点。一是立足全力服务云南经济发展。制定金融支持产业强省工作方案,细化22条措施,加大对关键领域支持力度,2023年末全省中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28%。持续加大农村金融场景建设,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数字信贷资源供给,不断丰富边疆地区巨灾应急管理方案。二是立足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提20项措施支持辐射中心建设,推动富滇银行开通对缅甸区域跨境清算和贸易融资直通服务。指导诚泰财险等保险机构完善跨境产品体系建设、优化跨境及自贸区保险支持、加强跨境理赔合作。三是立足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牵头起草云南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开展金融服务普惠小微企业三年提升行动。2023年末全省中小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17.59亿元,较年初增长18.02%,并实现新发放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
进一步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1+7”中小法人文化系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进一步提升云南中小金融机构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有效性,云南监管局启动“良好法人文化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强化党的领导“一个基石”,构建良好法人“七种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公司治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合规管理文化、清廉金融文化、金融工匠文化、边疆金融文化。通过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1+7”中小法人文化系统,助力中小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夯实文化“基石”。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最本质的特性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强银行保险机构党的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提升金融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党的领导薄弱环节,持续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梳理完善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及程序、党委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二是树牢正确价值取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民族在长期经济社会活动中凝聚而成的道德观、义利观、经营观、创新观、治理观等文化思想是金融文化的精髓,与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要求高度契合。督促中小金融机构正确把握金融功能性和营利性双重特征,把发挥功能性放在第一位,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探索符合地方实际、机构实情的差异化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形成风险与收益兼顾、长期与短期并重的盈利模式。
三是提升法人治理有效性,构建均衡有效的公司治理文化。探索将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情况纳入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建立股东行为监测预警机制,切实防止股东控制或操纵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及时了解掌握股东经营情况以及股权质押、冻结、诉讼等事项,打好风险应对处置提前量。开展董事、监事、高管履职质效提升专项活动,以履职质效提升推动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运行水平提高。强化绩效薪酬管理,加大对风险、合规、内控以及案件防控的绩效考核力度。
四是强化体系建设,构建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文化。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控制各类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持续完善云镜系统,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监管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识别和计量各类风险,提升三道防线的独立性、协同性和有效性,将良好风险文化根植于日常经营管理,着力形成风险为本的管理文化。
五是强化内控合规,构建人人自觉的合规管理文化。培育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操作风险全流程管理。构建全链条案件防控体系,强化员工合规意识教育和行为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合规宣讲、制定合规指导手册,加强学习教育,大力倡导“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形成“人人合规”的良好浓厚氛围。
六是树牢规矩意识,构建风清气正的清廉金融文化。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代训、以案促改,教育从业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根植守法文化和清廉文化。把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贯通,从优秀传统家规中汲取营养,共筑反腐倡廉家庭防线。将清廉文化建设融入公司治理、内控合规等重要环节,深入推进行业作风建设,把云南银行业保险业建设成为“清廉高效、服务优质、公众满意”的清廉金融文化示范行业。
七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新时代金融工匠文化。加大专业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运用行业协会专业资格考试机制,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队伍整体素质,真正做到“金融家办金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员工”。积极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先进、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金融员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操。
八是坚守功能定位,构建特色鲜明的边疆金融文化。结合云南地方经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和产业优势,推动各机构优化经营理念、业务结构、产品服务,服务本土产业。引导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坚守功能定位,围绕“五篇大文章”服务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加快金融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积极融入云南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聚焦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加强国别风险管理,打造云南特色金融文化名片。